任林教育基金會 > 媒體報導
:::

  幸福熟齡 / 50後好怕孤獨老,她行程越滿卻越覺寂寞…心理師:熟齡生活品質取決「1件事」,這樣做享受獨立老

Shutterstock_2282111881.jpg_1140x855.jpg

圖檔來源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撰文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所副所長 
日期 |2023年10月06日

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

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熟齡的孤獨,是不了解自己的表象。
 
台灣將在2~3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意思是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超過20%,每5位國民將有1位是高齡人口。因此,如何讓老年生活的品質更為富足、充實,是你我都該關切且會面臨的課題。
 
孤獨感,是最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種沈重的感覺。綜觀來尋求諮商協助的當事人,最常看見的是兩種不同的孤獨—「人際孤獨」以及「內心孤獨」。
 
老年孤獨很可怕?強迫互動反成壓力
 
每個人都有著人際互動的需求,只是有些時候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變成「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吃飯、睡覺、看電影、買東西都是一個人。
 
有時候不是自己想一個人,而是隨著社會的洗禮,對人際互動感到失望或曾經受過傷,使得在人與人之間,逐漸產生一道鴻溝,阻礙了自己與他的人連結。久而久之,好像也就習慣了一個人,但有時候那個渴望與人連結的需求,還是會跑出來作祟,讓我們空虛、寂寞覺得冷。
 
有些人則是本身人際需求度較低,很習慣也喜歡一個人、或很單純跟伴侶的生活。但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
 
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Shutterstock_2282562569.jpg

行程越滿越充實,內心卻越來越空虛
 
上述的人際交流、維持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以及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都能幫助我們有更多的與人連結、生活充實等等,但如果驅動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害怕孤獨、害怕我們年紀漸長沒人照顧;很多時候反倒會變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參加的社團、課程越來越多,時間越排越滿,內心卻越來越空虛。
 
空虛的熟齡者,如果能開始一個自我整理的歷程,就有機會發現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因為如果人生沒有意義,「慌」的感覺就會如星星之火,只要有一個契機就足以燎原。
 
此時不妨暫停一下,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經歷,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故事,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那麼無論你是不是一個人,都可以享受獨立老的歷程。
 
當你覺得孤獨時,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師聊聊,因為孤獨是人生必然會感受到的一個感覺,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紓解的。我們如果能夠越來越了解自己,也能讓這個社會產生正向的循環。

█ 新聞來源
幸福熟齡
https://reurl.cc/Ryqeqr

█50+人生探索自己的學習良方

https://www.jenlinst.org.tw/OnePage.aspx?tid=3290
 
█ 延伸訊息
看更多諮商心理師文章:https://reurl.cc/v6aQNA

查詢任林更多讀書會課程資訊:https://reurl.cc/WGYj57
 

投資幸福~邀您捐款支持任林:https://reurl.cc/DAKxdR
所有方案募得款項,全數用在推廣任林社區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