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人生涯發展的省思
基於「生涯就是故事」,我陪伴個案依據自己所瞭解的,說出他們的故事,引導將故事的敘說轉換到現實生活的連結,透過他們分享生命中部分重要事件,嘗試自「從小自己最投入、忘我的生命體驗及生命中重要他人的關係」連結,因為這很可能就是自己最有興趣最想做的職業,也是支持自己生命能量的最大來源。
當事人透過自己故事的敘說,反思多年來的生活角色、檢視自己的價值觀、釐清自我的生命任務、並發展出自我能力、同時也界定了自己的靈性需求,最後是重新建構他們的全人生涯、及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而達個人身心靈的整合。
文/蔣美華(本會諮商心理師)
開創您人生的好運氣,相信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怎樣的生涯發展才可以如此幸運呢?Krumboltz(2004)指出:個人生涯發展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創造」自己生命與生涯發展的驚奇,去開創您人生的好運氣。
改變中的生涯及國內現況
過去在生涯諮商輔導中,由個人特質因素所主導的人與環境適配理論,也就是個人在生命早期透過各種紙筆測驗所作,從一而終的「線性生涯決定」(通常是在一家公司或工作場所長期任職),現在已被複雜多變的「環境脈絡式生涯」所取代;也即是個人生涯行為及發展,其實是深受個人的工作領域及所處家庭環境、社會文化及政治經濟運作所影響。專家說過:人在一生中會經歷約七次的生涯轉型,例如:退休也是一種生涯轉型。
而21世紀的當下,您我正經歷一場世界性的變革,尤其是前所未有的網際網路通訊系統興起、國際關係及社會形式的複雜挑戰,導致全球經濟變動加劇、產業合併重整及工作就業性質的改變(臨時、兼職與專案外包..),在面對全球化的職場競爭中,各種專業知識與技能日新月異,瞬間汰舊換新的趨勢下,無界限生涯(boundless career)已浮現。
反觀目前國內社會的生涯發展,僅止於教育部政策性推動的全國高中、職生涯規劃課程,及各大專院校雖已行之有年的生涯輔導教育,也只限於學期中配合舉辦生涯就業博覽會或工作坊,加上部分主動到諮商中心求助的學生,並未普及,更遑論整體規劃;直到今日全球通膨、經濟蕭條,高等教育畢業失業率持續攀高,再度引起大專院校對「生涯諮商輔導教育」的重視。
我的實務發現與作法
我在健康中心從事社區諮商門診多年,每診次6人中,都有2~3個是失業或面臨職場壓力與關係衝突而來求助,且有增加的趨勢,這些人都有著自卑的低自我概念及低自我效能感,否定自己的一切並夾雜著焦慮、無助、憤怒、恐慌的複雜、低落情緒。
其實表面上工作的不順遂可能只是生涯諮商的治療起點,他們的人際互動、家庭環境關係更潛藏著無數個人議題與生涯發展相關的課題,早已盤根錯節很難切割,也證明個人心理健康與生涯及工作之間的錯綜關連。此刻當事人已面臨基本生存危機的徬徨掙扎。
如何開始有效的生涯諮商歷程?
為了協助當事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找回作為一個人(being)的整體性(wholeness),也就是基於「生涯就是故事」,我陪伴他們依據自己所瞭解的,說出他們的故事,引導將故事的敘說轉換到現實生活的連結,透過他們分享生命中部分重要事件。例如:找到個人成功的生命經驗及回憶自己兒時生涯暢流(career flow)的感受、想法、看法,就是從小自己最投入、忘我的生命體驗及生命中重要他人的關係連結,因為這很可能就是自己最有興趣最想做的職業,也是支持自己生命能量的最大來源。透過自己故事的敘說,反思自己多年來的生活角色、檢視自己的價值觀、釐清自我的生命任務、並發展出自我能力、同時也界定了自己的靈性需求,最後是重新建構他們的全人生涯及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而達個人身心靈的整合。
功成名就卻不開心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現在有更多人到了中年,功成名就、什麽都有了,但總覺得不對勁,就是不開心、不快樂,不知道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更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到底怎樣的生涯發展才是成功而有意義的?
過去在理性、邏輯的生涯決策中,傳統成功的生涯目標:就是符合別人期待,不斷晉升職位、成功以及權力;而靈性,這個貼近個人內心底層的自我覺察與理解,就一直或經常被忽視,所謂的靈性價值觀,其實與宗教信仰無關,而是一種追求自我實現的生涯覺知(career awareness)與理解。還好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實務諮商師開始體認,除了協助當事人自我增能外,靈性才是個人生命的核心,需傾聽自己內在的召喚(calling),作自己生涯發展的主導者、創造者與擁有者;除此之外,更認知生涯發展其實是終身持續的發展歷程,是個人身、心、靈整合的全人(holistic)發展,最終目的是要每個人過一個自己滿意、開心快樂的生活,也就是協助當事人建構一個有意義的生涯,保持終身學習、有彈性及良好的適應能力,這才是每個人對自己生涯的承諾。所以靈性與工作的密切關係,越來越受重視。
與矛盾共處並承擔風險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沒有足夠的認知技巧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及不穩定性,所以個人「積極的不確定」(positive uncertainty)與「計畫中的偶然」(planned happenstance),這兩種以矛盾及不確定性為重點的新生涯決策思考模式,結合了理性與直覺。當面對未來的不穩定及複雜的改變時,更能幫助我們意識到風險的複雜性,及承擔風險的負責任行為。
最後鼓勵大家帶著一顆清明覺察的心,肯定「不確定性的正面特性」,不斷學習與矛盾共處、不斷嘗試您計畫中的偶然、不斷創造自己生命與生涯發展的驚奇,去開創您人生的好運氣,並且不要懼怕改變與迎向未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