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好文共享
:::

  除夕前的心靈洗拂

除夕前的心靈洗拂

舊曆年節將近,有些人已經開始緊張跟家族團聚碰面時的尷尬不安,尤以被問及自己特別敏感的話題,或是被親戚拿來做比較的滋味…最近,鄧惠文醫師在廣播節目「發現心關係」中討論過年的困境,分享如何反轉與家人相處的關係,竅門之一便是建立自己的信心。

 

就像除夕大掃除,我們也該在與親戚朋友見面前先好好檢視自己的內在感受,《共脩此生》電子書引導我們踏出察覺與認識自己感受的第一步:感受不一定等於事實,感受是從我們的家庭與成長背景學習來的。俗語「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這句話的涵義從心理學家柏恩(Eric Berne)來剖析是真切的:

 

每一個體不單單有「我」,還包含「我的父母」─即父母從小時候開始教給我的評斷和自我價值感,即便他們可能不在身邊,但我會很自然地用父母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生活。

 

透過《共脩此生》也可以清楚認識到感受是一股力量,積極面可以幫助個人在感覺懊惱時進一步調整自己作為成長的動力;然而我們容納消極情緒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五十肩、胃出血、偏頭痛等都跟情緒有關。於是第二步,我們學習到感受可以因交流而疏導,被瞭解而減輕。

 

接著,聆聽任林講堂《自我肯定與自我親密》溯及自我價值感的形成,並藉由傾聽自己和表達感受來建立我們的自信心;從中,也可能意外的發現自己或家人「容易縱悅他人」或「沉溺在過度工作的漩渦裡」原來是自我價值感較低而引發的常見消極情緒模式。

 

任林講堂:《自我肯定與自我親密 1》、《自我肯定與自我親密 2

電子e書:《共脩此生》

◆文/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