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外的天空
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心情,要知道曾經在何處受過傷,
才不會動則恆動的繼續受傷。
情緒能夠表達出來,並在安全氣氛下被接納,
沒有批評或指責時,才能慢慢有所體會。
─任修女‧《感覺和情緒的認識與處理》電子書
陰雨綿綿的季節,躲在傘下的日子大增。我有一把傘面弧度較特別的傘,打開就像羅馬式建築的拱形屋頂。有一天,風和雨都很大,不得不壓低了傘…突然覺得我的世界只剩下在這方圓數尺的小天地移動著。心中不禁想者:前方若有任何突發狀況,我可能渾然不知啊!有如走在人生道上,拿個框框將自己困住,無論有形或無形,都讓自己墮入有限的小圈圈之中,不僅限制了視野,更侷限了心胸的容納度與思考空間。
無論是誰,都會有過不去的心情,要知道心結的來源、曾經在何處受過傷,然後讓情緒能夠表達出來,並在安全環境下、沒有批評或指責地被接納,才能慢慢有新的體會,超越動者恆動的規則,打破框架,走出受到桎梏的世界。
任修女說:情緒本身是一個力量,好像是容器,假定有很多的自卑、不滿意自己、自責的心情,心就會裝的很滿,別人只講一句話,就擺不下要滿出來,大發雷霆,所以我們要學習時常看看自己的內在,要經常保持淨空,要處理堆積的情緒垃圾。
學習,就是拓展視野、打開心胸的方式。學習一層層撕去從小到大被貼上的標籤,學習隨時倒去滿滿的情緒垃圾,讓自己的「心」虛位以待,容納更多新的察覺,重新調整自己,開啟生命的另一扇窗,拓展360度的立體視野。
也許,傘下的世界舒適又安全;但,傘外天空將無限寬廣!
2013年3月,「愛家線上學苑」邀請您一起來學習關於自我覺察與界線!
聽聽任林講堂:【自我覺察與人我界限1】、【自我覺察與人我界限2】
看看電子書: 《人格養成系列--感覺和情緒的認識與處理》
◆文/ 賴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