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平之秋 心平氣和
感受是要去體驗後就會通過,因為身體有處理感受的能力,通過後會更上一層樓。
──摘錄自《人格養成系列-消沉與輔導》
《黃帝內經》中有關秋天的描述: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相應日照時間減少、寒氣漸生,因此「早臥早起」,而「使志安寧」、「收斂神氣」、「無外其志」透過中醫學的角度說明了調節心情,使意志精神平穩、思緒內斂以養肺氣的重要性。而從心理輔導的角度看,除了避免壓抑情緒,也需要瞭解人是有限度的,如果時時逞強,會消耗精力去壓住弱,消耗完了,很多行為的能力就沒有了。
也許我們不一定會輔導消沈的人,卻可以認識情緒,面對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低落或消沈,學習如何抒發情緒,讓心境舒坦。
最直接的疏導方式就是接納、察覺和表達。接納就是我們可以有任何的感受,聆聽《人格養成系列-消沉與輔導》講座所說的: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不安,也需要被接納,當我們允許自己去體驗這個不安,就能進一步體會、分辨「感受很真實,不一定是事實」。
例如我們有時候會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放棄是一種心情、感受,不是事實。事實上,我們多少都有能力,可是卻感覺什麼也不能做了,假定我們把它看成是事實,那會真正放棄。
逐步地,從《共脩此生》電子書的閱讀過程中,我們體會「感受是學習來的」,進一步去察覺,哪些部分的情緒是來自我們的生長背景及經驗當中對事件所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反應;有了自我認識,才能透過「我訊息」適切的表達感受。表達的重點並非要求對方配合或修正,而是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當事人或知心朋友,講出來不讓感受在身體裡堆積,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尊重自己。
八月,迎接立秋「萬物收」,讓我們一起從古書和任林線上學苑的閱讀學習中,順應時節、自然和人本之韻律,保養身心靈!
看看電子書:《婚姻教育系列--共脩此生》
聽聽任林講堂:【人格養成系列--消沉與輔導1】、【人格養成系列--消沉與輔導2】
◆文/ 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