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看,這是誰的情緒?
小孩沒有準時去讀書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你感到不安也可能有很多原因。所以一定要分辨一下。──摘錄自任修女《父母如何與孩子說話》電子書p.31
「我這次考試只有五十分…」一聽到兒子這麼說,爸爸啪地回應:「都是你自己不好好用功念書!」沒有發現這句脫口而出的是自己擔心的情緒,媽媽在一旁看見孩子沮喪的神情,不捨地說:「是不是老師題目出得太難了,你不用太在意。」
考試前看著孩子靜不下心,怎麼自己也跟著急躁了?考試結果不如預期,如果過度保護,孩子就沒有辦法從挫折中學習成長,如果只是指責,那麼孩子將失去信心,沒有重新開始的力量,什麼時候需要激勵、什麼時候安慰的好?真是難倒了好些父母。尤其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特質,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成績考不好,有時看孩子表現得嘻皮笑臉直說:「這沒有什麼!」其實他比我們還要在意,裡頭有很多的心情故意掩飾了,我們可以試著運用《父母如何聽孩子說話》電子書中所列的十個方法,聽懂孩子的心情和現在需要的是什麼:先理一理自己的心情,當我們平穩了,也才有足夠的內心空間專注在孩子身上。
任修女說:「孩子是大人的鏡子,假定父母常常不認輸,總是掩飾自己的弱處,那麼孩子也會這樣。」聆聽任林講堂【一般親子關係的交談與回應】,從任修女描述的各種表達類型中找找自己的身影、聽聽自己內在的情緒:當我們據理力爭的時候,是不是有不願在孩子面前示弱的不安?我們叨念的時候,是不是逃避了自己的焦慮?替孩子找藉口的時候,是不是不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學習面對難受的心情?進一步閱讀《父母如何與孩子說話》電子書,學習分辨自己的感受,是來自孩子的行為,還是來自自己的經驗背景中尚未化解的情緒。
十月,迎來國小、國中新學期的第一次學習評量,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如何陪伴孩子浮動的心情?邀您與我們一起上任林愛家線上學苑學習,聽聽孩子的心,也聽聽自己的心!
看看電子書:《父母如何聽孩子說話》、《父母如何與孩子說話》
聽聽任林講堂:【一般親子關係的交談與回應】
◆文/ 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