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風骨
理智是我們逐漸成長學習來的。
父母親很早就告訴我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這些就是叫規範。
─ 任修女《父母如何給孩子規範》電子書
揚名國際的藝術團體「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父親曾官拜內政部長,嘉義縣長,乃是所謂的高官子弟,為何他沒染上富二代的惡習?他於受訪時說,這全歸功於家教。他小時候的台灣,有車階級很是稀罕的,父親公務車司機見他走路上學,想載他一程,他立即回絕。父親的家訓:公家就是公家。若貪圖方便,父親會賞他耳光;連一向慈愛的母親,也會藤條伺候。這與近年流行的富爸爸、富家子弟的囂張行徑,真是天差地別。也難怪有今日一身黑衣,生活簡樸、全心致力藝術創作的林懷民。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身教比言教重要。家教教得好,子女的人格成長自然風骨展現。然而現代的父母或礙於工作、壓力……沒能或很難以身作則,身教更常常淹沒在電視、手機、網路之中,言教如何能展現功效?
孩子的嬰幼兒期是學習信任很重要的階段,所謂三歲決定一生,這時期需教孩子學習等待,父母不能百依百順照著孩子的需求走,這樣孩子反而會沒有安全感,且會沒有耐心,以為別人都應當幫他做每一件事;我們應該是給孩子適當的規範,才能培養出穩定的性格。
小學階段則是培養習慣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父母若只是不斷叮嚀,自己卻不身體力行,只會教出空想而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有自主能力就是自己可以管理自己、照顧自己,獨立且能產生真正的尊嚴,這需要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培養。
任修女說:對於孩子的教養,我們要滿意我擁有的,每一個孩子的到來,有沒有智慧都有他的用意,所以不一定他要考了榜首、將來要賺很多錢才有用;容許孩子可以有主見、可以去探索,在錯誤中學習──小孩越大,你就要給他更多的自由去選,所以要容許他在你們手下時早一點經歷錯,讓他痛一痛、摔一跤,不要等到他長大了再錯,那父母就沒辦法在旁邊陪了。
家庭規矩就是家庭教養或俗稱家規,每個家庭都會建立其個別的溝通和運作模式,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其影響,並直接或間接形成其特有之性格與風骨。
11月,在亞熱帶台灣還是舒適的天氣~天涼好個學習天,邀請您一起來學習關於親職教育與家規的議題。
看看電子書:《家庭五堂課--規矩》、《親職教育講座─父母如何給孩子規範》
聽聽任林講堂:【人格養成系列--個性的養成1】、【人格養成系列--個性的養成2】
參考影音學習:「愛上影劇團」微電影【媽媽心,媽媽樹】
◆文/ 賴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