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好文共享
:::

  情緒是健康與工作能力的指標

情緒是健康與工作能力的指標

 

每個人都有能力處理問題,有機會遇見自己內在的智慧,瞭解自己,然後就能體會別人的內在。

──摘錄自任修女《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電子書p.4

 

 年關將至,除了看看工作上的年度目標是否達成,是不是也該盤點一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報表呢?

 

1111人力銀行在11月底的時候公布了一項抽樣調查結果,有高達87%的上班族今年還有特休假未使用完;原因除了25.64%「忙到沒時間休」、考量「人力不足無法休」佔20.51%、更有14.53%的人坦言受限「企業文化不敢休完」。

 

上班所投入的時間可以算是「自我健康」的參考指標之一,因為很好理解的是,除了身體休養,我們的心情也會因為沒有適當的放鬆和休閒以抒解疲倦與壓力,產生情緒的波動和累積。

 

任修女曾經為警務人員演講一場【情緒是健康的指標】,當然我們沒有像人民褓姆一樣需要面對真槍實彈或社會事件、犯罪現場,但實實在在的傳達了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場域,為了謀生為了成就,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個個任務,全力以赴的忙碌之際無暇打理內在感受:焦慮、壓迫、不安、低落、委屈、無助、惶恐…也容易忽略了緊繃、疲憊、發抖、疼痛痠麻、口渴挨餓…等身體想要提醒我們照顧好自己的訊息。

 

身體負荷有限度,我們每個人可以承受的情緒也是有限的,未經疏導的感受會因壓抑而留存在身體較弱的器官,一時之間看不出來,卻可能慢慢累積成五十肩、胃出血、偏頭痛,或中年後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等病變;或轉移到其他對象身上,有心無心的傷害別人。

 

當我們把外邊的事情做得很好,也要來看看心裏面是很平靜的在做?還是很慌張的在做?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的理智、能力也很難保持在最佳的狀態,閱讀《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電子書,進一步地,當我們能夠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更容易瞭解他人的內在,也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添翼。

 

12月,邀您一起學習情緒跟感受的自我陪伴和打理,為自己的工作,也為自己的健康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看看電子書:《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

聽聽任林講堂:【情緒是健康的指標1】、【情緒是健康的指標2】

◆文/ 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