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好文共享
:::

  五月的風,和煦

五月的風,和煦

 14-005.jpg

我們要接納、允許自己有情緒,所謂的危機就是轉機,因為有了警惕的心情,

我們就開始重整自己,所以情緒是沒好沒壞,都能夠幫忙我們發展自己。

──任修女《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電子書

 

有位朋友是新手媽媽,但她非常用心,全職全心在照顧兩歲的女兒,並常在FB上分享著女兒成長的歡樂點滴……。有一天突然冒出陰霾,她說對女兒發了脾氣,因著有點感冒的女兒怎樣都不肯穿衣服,幾番折騰後她說:「媽媽生氣,不理你了!」轉身從女兒身邊走開,女兒立刻放聲大哭,邊哭邊說:「爸爸,好想找爸爸…」,媽媽聽了心裡很難過,心想:天哪~我怎麼會對孩子說這種話?而且用這樣轉身從小孩身邊走開的方式,真的不大好,我是每天照顧她的人,要是我是她我也會哭吧……。這媽媽馬上跟女兒道歉說Sorry:「媽媽剛剛不應該這樣走開,而且也不應該說我不理你,因為就算我再生氣,也不會不理你。」說完,這兩歲的小小孩也貼心地跟媽媽說Sorry。

 

媽媽也是凡人,也會有情緒。一位知道察覺自己情緒的媽媽可以及時化解一個傷害、一場危機;但同樣的情景,若是換一位不知察覺的媽媽,很可能就會造成孩子心中的一道傷口。如同任修女說的:我們在很小時候碰到某些情境,心裡有了感受,若這些感受當時沒有化解,被壓抑下去,往後碰到類似的情境,那個感受就會被叫醒、重演、再出現。

 

同樣是愛著孩子的媽媽,不同的表現方式(察覺與不察覺),可能養成人格完全不同的孩子。五月的風,應該是和煦、溫馨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還有認識孩童的心靈世界。

 

看看電子書:《感覺和情緒的辨識與處理》

聽聽任林講堂:【人格養成系列--孩童的心靈世界1】、【人格養成系列--孩童的心靈世界2】

◆文/ 賴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