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
♦新竹學習中心(03)543-7315
多年前第一次接觸【察覺圈】時,一直百思不解任修女說的:人會因為外在環境變化而動則恆動!當時我一直認為,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我還是我,我很理智的分析問題,很理智的處理情緒,我的目標和意圖很清楚,所以我的表達也會很理智,也會避重就輕,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應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終於我看見我在動了,外在環境牽動我的背景跟著動。後來我才了解其實這個應該、理智、避重就輕就是慣性、個性,我活在我的慣性中,我和我的慣性、個性相濡以沫。換言之,我活在我過去的經驗背景中,有一個壓抑情緒的我、理智分析的我。(動則恆動是說人的行為是受外在情境和背景記憶的牽制的反射動作,是一個潛意識的回聲作用,而失去原本生命的自主、自由、創造、喜樂的力量。)
認識【察覺圈】緣自參加任兆璋修女的成長課,幾乎任修女每一課堂上都會看到在她背後懸掛手繪【察覺圈】布條。任修女帶著【察覺圈】走過數十年,陪伴無數想認識自己,走出心靈幽谷,建立自我關係,活出真實自己的人。
【察覺圈】的構圖如圖示一任修女與手繪版,圖示二基金會電腦繪圖版,圈的外面是外在環境,推動著命運的輪盤。它描繪出人的心智、情緒和行為的運作機制,讓我們明白人的思想、感受和行為是陷在過去成長背景的泥沼裡,需經由自我察覺和看見,才得以做一位茍日新、日日新的人。
【察覺圈】也說明人的外在行為的由來,當身體五官收到訊息時,經由腦神經的傳譯系統,先交由成長建構的認知、信念、價值觀,以及過去經驗做為訊息解讀的背景;同時腦神經為了處理事件的發生,會釋放出過去經驗的感受,調整身體生化系統做為反應準備的能量,這股能量會驅動腦神經去釋放而出現念頭、意欲來解決問題,最後腦神經會下達一個行動指令來處理這股感受和情緒的能量,而這個行為指令往往是過去的慣性行為,不經思考的反射行為,所以說人的行為並非理智,而是受到過去背景的潛意識控制。(參照圖示二)
試著想一想,每次與他人相處發生不愉快時的情景和最後結果都很熟悉,是不是?
【察覺圈】,生活中隨時隨地都用得到。可以幫助每一位想認識自己、實現自我、促進人際關係和諧、自由自在生活、創意思考,還有走出過去背景創傷、情緒創傷、通過生涯發展困境等……的人。
有許多人好奇【察覺圈】的由來,搜尋任修女和美智老師的談話中,沒有發現蛛絲馬跡,我相信不是無中生有,以當年80、90年代認知行為心理學和人本心理學,以及腦神經科學等等的進展,科學界大量研究人的行為,出現用五花瓣認知輪、自覺輪來描繪說明人的身心運作機轉。我個人推測她們都曾在美國加州研習,因為陪伴和輔導的需要而繪製【察覺圈】,讓學習者可以簡單明白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問題的根源。
※只要找到12人,加上一個適宜的獨立空間,就近與我們各學習中心連絡,即可成立讀書會。
新竹.線上讀書會學員心得分享
花蓮.線上讀書會學員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