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愛的電子報》
:::

  NO.111 大手牽小手 -愛與陪伴親子園遊會

{637643747234209420}_20210812刊頭.jpg

2021/4/1

邀請您與您的親友,一起加入任林大家庭,享受成長的喜悅!
{637643747862686775}_焦點訊息.jpg

最IN活動報】:新瓦屋燦爛的一天
【最新訊息報】:台北-2021任林台北活動資訊
【任林線上學苑】:簡單之美~與真實的自我相遇
【學習分享】: 讀書會/學苑學習心得分享
20210802刊頭-2.png
111-3.jpg
{637643749217590691}_最新訊息.jpg
 

{637643765878134925}_2021活動_三月份_橫調按鈕.png


 新竹學習中心  (03)543-7315 

{637643766616473503}_新竹1.jpg

           

{637643814313777573}_BANNER-OK.gif

{637643756626117384}_任林線上學苑.jpg
 

簡單之美~與真實的自我相遇

{637643759873794415}_2021-04.jpg

文 王進財(董事長)

《美好生活提案》是任林出版的新書,副標是【任林自我整理心法】。我們往往認為生活的需求和欲望的滿足多多益善,其實不盡然,夠用就好,幸福生活中常常是多不如少。
 
多的需要來自哪裡?從小孩的身上,你會看到佔有是一種天性,獨享是自我的本性,自我先滿足了,才會不得不放棄多的東西。若以自我本性無約束的發展,需要東西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多,多多益善,多即是好。
 
如果自我成長背景裡,多了比較、計較,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永遠不夠,而追求更多。相同的在成長背景裡,被鼓勵多就是好,也會在認知上建立多即是好的觀念。
 
另外是成長背景裡,心理曾有不足、不夠好的負面經驗,因而產生補償作用,潛意識會不自覺的要求更多,背後則是因為少了被愛、被肯定和知足的學習,甚而可能形成囤積症。
 
還有一種是消費生活習慣,用過即丟,沒有察覺到。過多是一種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汙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必須考慮到每一件東西的生產都會造成資源浪費和垃圾回收的問題。
 
總之,多即是好的觀念和習慣,會造成種種負擔和傷害。在個人生活上,會造成金錢不夠用,空間不夠用,時間不夠用;在環境上,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在個人心理情緒上,因為需求無度,影響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而在個人生涯自我發展上,過分追求外在物質的滿足,缺少內在心靈的和諧,會失去真實自我的快樂。
 
過去背景所造成的自我認知、價值觀和意欲、行為是整個樞紐,如何讓自己走出多即是好的困境,首先是看見那個需要背後發生甚麼事,加上思辨的能力,分辨要還是不要,找到對的方法來處理。最後是時間、毅力的堅持考驗,這是美好生活提案的重點,從生活空間整理開始,接著整理生活上的習慣,最後與真實的自己相遇。
 
少即是美,簡單即是美,而少和簡單是符合自然法則,不會造成自己、他人、環境的負擔和善後問題,陪伴自己的需要,與真實的自我相遇,會發現多是一種未被滿足的幻境,其實順其自然,一切俱足。
 

學習心得分享.jpg

※只要找到12人,加上一個適宜的獨立空間,就近與我們各學習中心連絡,即可成立讀書會。

 

台北/「紓壓工作坊-FUN桌遊」學員心得分享

  • 藉由課程看到自己的特質,可以開始自我整理,將緊的部分推出去;課程中,夥伴們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感覺很貼心,老師導入身心覺察內在反應的部分,非常棒的提醒,感謝用心講解引導。
     

台北.「覺察親子互動中你的溝通應對姿態公益講座」  學員心得分享

  •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瞭解、連結、靠近;母親愛的語言之一是服務,我覺得我也是服務的行動,當被孩子抱怨時我會生氣在意,其實心裡是防衛的,這是很好的發現,謝謝老師及基金會安排課程讓我們學習。

{637643757736067097}_電子會刊-愛傳承.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