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愛的電子報》
:::

  NO.110 任林兒童情緒魔法營 寒假熱情開展

刊頭.png

2021/2/1

110-01-1.jpg

20210802刊頭-1.png

20210802刊頭-2.png
110-1台中2.jpg
{637643749217590691}_最新訊息.jpg
 
台北學習中心 (02)2778-0703 
 
歡迎大家點擊加入台北LINE社群喔!更完整課程資訊邀請大家一定共學、陪伴成長!!

https://reurl.cc/6ypQrZ

2021活動_一月份_橫調按鈕v2.png


新竹學習中心 (03)543-7315

新竹1.jpg

新竹2.jpg

{638053213979562526}_20210802刊頭-4.png

 

 

轉換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2021-02.jpg

文 王進財(董事長)

近年來,台灣運動風氣蓬勃發展,101登高、馬拉松、自行車、球類競賽、健身、鐵人三項…等等,運動場地到處都人滿滿的。吃苦就是吃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再忍耐一下,終點(目標)就到了,美好的成就果實就在眼前。學習耐力與心情轉換,才能堅持到底,相信是每位運動者共同的認知和體悟。
同樣的道理,人生遇到工作、人際、感情、婚姻、親子、家庭、自我認同的困境時,我們是否需要有相同的認知和毅力,追尋問題的本質,找到對的方法,鍛鍊心智的「肌肉」,轉換心情來度過難關呢?

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事情的完成是由錯到對的學習過程,如要獲得成功的喜悅,往往需經歷過失敗。然而這挫折經驗卻會在頭腦和心理上,批評自己不夠好,這是很傷人的事。因為自己心中有一個完美期待,而這期待則是外在環境學習來,我們常都忽略自己擁有的美好,羨慕著別人比較美、比較好。

我們腦子裡的期待是建立在相對的比較,是一種學習來的主觀。喜歡美的事物,討厭醜的事物,因為頭腦有一個美和醜的相對樣本。我們評論美醜,自己主觀喜歡的就是美,反之是醜,並沒從客觀的整體來看。每個人背景不同,喜歡的角度也不同。如一個人的能力有優點和弱點,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都有其美的本質,喜愛自己、盡情發展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本質、用心活出真實自己,就是美。

科學研究將人的天賦智能分八大類,大多數人的總分是差不多的,而每個人的多元智能分配不同,天才和低智能只占少數。每個人的天賦、氣質組合都是不同的,並形成多元和互補的社會,存在就是價值。

我們看見一些迷思阻礙了我們的思考:多就是好?往往是缺乏自信的心理因素,所以要擁有更多才安心;多還要更多,這往往是貪心,爆發戶到處投資,不論懂或不懂,夜路走多了一定會栽跟斗。少就是不行?都是別人的錯,不公平、受壓迫一定得要回來。能少則少,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因為過去受過創傷還隱隱作痛,缺少面對的勇氣,痛苦的來源是認知和比較。

我們常會羨慕別人,其實別人也會羨慕你,只要你好好愛自己,知道自己所要的,不必跟別人比較,每天努力進步一點,一樣可以過好日子。農夫羨慕企業老闆有錢有名,大老闆則羨慕農夫可以優遊自在與大地在一起。

心理的問題需要從心理層面來找到真正原因,藥到不會馬上病除,如同鍛鍊身體也是要經年累月才有成效,所以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練習心情轉換:

 1.先陪伴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接受和同理自己的心情。
 2.想一想這件事情最壞情況會怎樣?
 3.回想過去何時發生過類似情況,讓我傷心不已?
 4.陪伴那心情直到心靜下來。
 5.現在想想面對的問題,我需要甚麼或想要甚麼?
 6.我可以有對自己和對他人更好的選擇?

失敗乃是兵家常事,人生路上誰沒跌倒過,勇敢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認為的失敗,痛苦將會轉化成成長的力量。

邀請大家一起轉換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學習心得分享.jpg

台北.靜修讀書會學員心得分享
  • 讀書會的過程中讓我能更加認識自我,從中感受到老師滿滿的智慧,還有對大家的關愛。
  • 謝謝妹姬老師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畫畫、閱讀、短文、肢體動作或是出功課來帶領我們。通常老師要我們做的功課都不會很困難,做就對了!我很喜歡老師出的作業哦!
  • 真的很開心可以參加靜修女中跟任林舉辦的讀書會,在短短的幾周,我學習到對於孩子就是要好好地陪伴,給孩子無條件被愛的經驗。
  • 對於另一半,要給的就是相互的關懷、體貼與尊重。這樣的學習讓我的家庭  洋溢滿滿的愛。
     

台北.澄心工作坊學員心得分享

上了銀賜老師的澄心課程,真的不會後悔。以前的我面對自己的情緒,常常分不清楚,只覺得不開心,但是無法察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緒是什麼,所以常常一團混亂。從每一堂澄心課程中老師用心的陪伴,清楚的告訴我們如何陪伴自己的內在,也藉由老師出的作業,讓我開始練習察覺情緒,使我對自己內在的情緒更加有敏銳度。很開心能有這些學習的機會,也從一次次澄心中,更加善待自己、愛自己。

 

電子會刊-愛傳承NO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