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的基石:婚姻和諧如何影響子女成長與自我療癒 — 任林教育基金會

家庭關係的基石:婚姻和諧如何影響子女成長與自我療癒
任林教育基金會的理念是「一人改變,全家改變」,引導大家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愛自己與身邊的人,進而獲得幸福的人生。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關係,對於子女的成長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本次講座由任林讀書會帶領人許豔玲,深入探討婚姻和諧與子女成長的關聯,以及個人如何在關係中實現自我覺察與轉變。
家庭是一個整體,喜怒哀樂相互影響
婚姻專家薩提爾指出,家庭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每一位成員的喜怒哀樂都會相互影響全家人的互動關係。當家庭失衡時,每個人都會設法去平衡它,尤其是孩子。孩子們對父母的不穩定情緒非常敏感,例如父母吵架,孩子可能上課不專心,因為他們會誤以為是自己不乖導致父母爭執,進而產生不安全感。
歷史視角下的親子關係演變
- 1950年代: 行為科學家認為,孩子的成長與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母親是直接照顧者,若母親成熟,孩子成長機會較容易。
- 1960年代: 觀點擴展至父親,父親若能參與管教子女,或其個性本身,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 1970年代: 隨著時代進步,研究發現孩子的成長與父母彼此間的關係是否良好有著密切的關係。父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父母關係不和諧對子女的深遠影響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這句話深刻點出了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力。當父母關係不和諧時,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會非常強烈,進而引發一系列身心反應和長期影響。
孩子身心層面的反應
- 生理反應: 即使是三個月大的嬰兒,也可能透過拉肚子等生理反應來讓父母停止吵架。小小孩的癲癇發作,也常與父母的爭吵有關。孩子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時,全身都是感受,會用哭泣或身體不適來反映內在的緊張和焦慮。
- 行為轉移: 孩子可能刻意惹是生非,例如成績不好或撒謊,以轉移父母的注意力,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會細心觀察父母的狀態,內心渴望幫助,或無意識地以自己的「問題」來平衡家庭。
- 過度努力取悅: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勉強維持婚姻。孩子在此情況下會過分努力去取悅父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這背後是孩子擔起了「拯救家庭」的重擔,即便感到不快樂和疲憊。
對子女終身發展的影響
不和諧的父母關係可能對子女產生以下終身影響:
- 性格與性成長阻礙: 孩子在各成長階段(自戀期、戀父戀母期、同性期、異性期)若未能順利獲得父母的愛與關係建立的學習,將在這些階段遇到各種障礙。
- 擇偶與婚姻關係: 孩子長大後,有些人可能因此「終生不娶不嫁」,因為原生家庭的暴力或不安全感,讓他們抗拒進入家庭。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因為童年缺乏被觀照的愛,在遇到心儀對象時會「閃婚」,急於建立關係以填補內在空缺。
- 婚後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建立始於童年,從與父母的關係中學習信任、安全與被接納。若童年缺乏穩固的依附,長大後會難以與配偶坦誠相待,無法接受自己或對方的弱點,凡事遮掩,難以真心交流。
建立平衡和諧的夫妻關係
要打破原生家庭的負面循環,建立健康的家庭,夫妻關係的經營至關重要。帶領人許豔玲指出,這是一個從「自我」開始的旅程:
- 從尊重自己到相互尊重: 夫妻間的衝突往往源於內在的自卑,導致互相貶低。唯有從建立對自己的信心與尊嚴開始,才能進一步學習尊重對方,建立平衡關係。學員分享,爭吵並非錯誤,重點在於如何在意見不合中找到平衡,以最委婉的方式表達想法,共同為家庭的和諧努力,因為「輸贏不是最重要的」。
- 從積極協調中獲得平等相處: 夫妻關係應從早期(孩子對父母)的「上下關係」逐漸發展為「平等關係」。這需要不斷溝通,理解彼此因原生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所形成的行為模式和思維差異。如同「門當戶對」不只指財力,更指雙方行為模式與思維的契合。透過足夠的愛與溝通,雙方願意調整,這便是平衡與協調的藝術。
- 從滿足對方需要到彼此互相滿足: 若關係中總是一方過度付出,或僅是單方面滿足對方需求,關係容易失衡,甚至可能導致外遇。應練習先滿足自己的需求,達到「自給自足」後,才能無條件地付出,這最終會導向彼此的互相滿足。
情緒是自我覺察的警報器
在關係中,情緒是我們內在的指標。帶領人將情緒比喻為機場安檢的警報器。當我們突然產生強烈情緒時,它可能觸發了過往童年的負面經驗,或暗示著我們內心需要被關照。吵架其實是一種「激烈的溝通」。重要的是,我們的情緒都是被允許和接納的,不需要壓抑或隱藏。學會與情緒連結,照顧自己的內在感受,是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
婚姻:一場認識自己的修行旅程
孩子是來成就我們的。他們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自身光明與陰暗的各個面向。真正的完整生命,是能夠接納自己不僅有努力、優秀、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脆弱、憤怒、悲傷、焦慮不安的陰暗面。在婚姻與育兒的路上,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去愛,也透過每一段關係認識自己。
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無論是孩子成長、自身年歲增長,或是上一代父母的健康問題,我們常常會感到孤獨。但這並非因為我們的愛不夠,而是需要一個支持的環境。
任林教育基金會:您成長路上的溫暖陪伴
任林教育基金會始終堅信「一人改變,全家改變」的理念。基金會努力了二十多年,榮獲亞洲第一個情緒教育領域認證,這份認證肯定了任林在情緒教育領域的實踐與成果。我們致力於提供溫暖、充滿愛的共學環境,讓大家都能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再獨自承受。正如帶領人許豔玲從個人生命經歷中體會到的,家庭是「剛柔並濟的道場」,在其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任林教育基金會提供多元的學習與陪伴方式:
- 線上與實體讀書會: 提供共學成長團體,透過對話與分享,共同探索婚姻、親子的議題。
- 「呼叫幸福天使」App: 當您在生活中遇到困境,不知向誰傾訴時,可以透過這個App與幸福天使對話,獲得資源與方法。
- 公益講座與座談會: 定期舉辦線上與實體講座,邀請專業人士分享。
- 諮商輔導: 提供專業諮商師的輔導服務。
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神經迴路的更新需要反覆的體驗與長期練習。我們誠摯邀請您加入任林教育基金會,與我們一同成長、學習,讓愛與幸福真正在您的生活中發生。無論您是單身、有伴侶或已踏入婚姻,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定位,認識婚姻關係與其對子女成長的深遠影響,並了解改善關係的途徑。
歡迎瀏覽任林教育基金會官方網站,了解更多課程與活動資訊,或加入各區社群群組,持續學習與成長。
📌 邀請您一起參與行動:
❤️ 線上捐款支持任林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