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故事館 > 讀書會帶領 親子關係漸入佳境
:::

  讀書會帶領 親子關係漸入佳境

8-coffee-mug-4049647.jpg

我對孩子那麼好,為什麼孩子不愛我……


                                 
文章轉載/人間福報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沒想到『讀書會』能陪我度過家庭風暴。」一想起加入任林教育基金會讀書會並成為帶領人的收穫,黃心怡就慶幸:「當初的決定多麼正確。」

2011年,朋友鼓勵黃心怡加入讀書會,表示會幫她留一個位子,她內心有千百個不願意,因為自認事業、家庭都很好,「似乎不需要再去學什麼」。帶著一點被友情綁架的心情,進到班上還不客氣地對老師說:「聽說你教得不錯,我來看看是不是真的。」

讀書會使用的5本著作圍繞在親子、婚姻與愛等主題上,起初她很憤怒,「內容告訴我,用掌控的思惟去抓住家庭,只會讓其他人痛苦。」偏偏無法反駁,因為她知道自己確實是將不安都投射給家人,不願聆聽他們的聲音,那些曾被她深埋、不願正視的家庭問題一一浮出水面。

以前黃心怡會納悶、無法接受「我對孩子那麼好,為什麼孩子不愛我」,她說:「我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私立學校,所以成績不如要求或有任何問題,錯的一定是他們而不是我或者學校。」她的一廂情願讓兒女產生激烈反彈。
 

勇於擔責 正視家人心聲

最讓她傷心的,是一次大兒子要幫爸爸油漆,刷得不均勻,被念:「工廠的外勞都比你強,給我重刷!」她訝異先生說那麼重的話,跑去安撫憤怒中的兒子,兒子卻回她:「不要假惺惺!從小到大妳幫過我嗎?你們是一丘之貉。」當時她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直到讀書會老師的引導,了解為什麼不曾站在孩子那邊的原因,「原來我對20歲早婚的艱辛耿耿於懷,始終把自己當女孩,不想承擔任何事……我最大的錯就是沒有體認這一點,是時候要學著長大了。」

後來小兒子被人冤枉,學校做出處分,爸爸第一時間就認定錯的是他,氣得踹門、要把他趕出去,這次黃心怡鼓起勇氣去阻止。沒想到大兒子突然對她說:「妳終於懂得當一個媽媽了。」她邊哭邊想:「原來這才是孩子渴望的愛。」也明瞭了不該執著「有了很多錢,把一切弄得好好的就是幸福」,甚至領悟「愛愈深愈要放下期待,不讓彼此受傷害」。
 

讀書學習 放下執著不安

她的家庭風暴發生在2012到2014年,尤其2014年5月先生罹患血癌,照顧期間她常以淚洗面,對其他患者家屬的冷言冷語也心寒,雖然骨髓移植後49天仍不敵病魔,但她依舊感謝骨髓移植讓先生多一個希望,也感謝讀書會讓她有機會抓緊時間與家人解開心結。

此後她致力於讀書會帶領,甚至為單親團體上課,因為她不只明白學員要什麼,還能發現別人的恐懼,找出過去支撐成長的正面力量以面對現在的迷惘。

她認為,人最需要幫助的就是不讓同一模式束縛自己,可是改變習慣沒有那麼容易,「單單是放下先入為主的猜忌、嘲諷語氣,就要至少3、5年」,不過她發現勤上讀書會、講座與課程,可以縮短改變的時間。

「學習等於投資自己,不要認為年紀大了或生活過得很好就不用學。」除了讀書會,黃心怡也上了基金會很多課程與工作坊,她說,學習才能放下情緒的執著,消除不安與空虛,透過分享,可以領會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讓錯誤重蹈覆轍,活得也更自由;對於想改變職場、生活或人際關係的朋友,她也鼓勵大家聽看看基金會舉辦的工作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