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好文共享 > 親密關係的秘密~說的力量
:::

  親密關係的秘密~說的力量

文   / 王進財(董事長)

家庭親密關係裡有個人自我親密、夫妻親密與親子親密。親密關係的產生是兩個人彼此良好品質的互動過程,互動結果是雙方都能歡喜地接受。從以上的描述可以想像建立親密關係是一件不容易且複雜的事。所以關係中常出現命令、指責、威脅、否定、補償、討好、逃避、爭吵、負氣、委屈、自責、冷漠等等不是我們期待的結果。

 

關係是一對一的存在,透過雙方表達和接收來來回回的互動建立起關係。這牽涉到說和聽的力量,有人認為會聽比會說重要,我認為二者都一樣重要;也就是每個人該說的時候要會說,而當對方說的時候,也要懂得聽。

 

說和聽都是頭腦思考及運作的過程和結果,嚴格講會說比會聽重要,成語說覆水難收、禍從口出。不管你聽到或看到什麼,如何完整表達意思,並讓對方不覺得被誤解、被指責、被控制,也就是對方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沒被挑起。而聽到或看到外在的信息,你頭腦怎麼解釋和消化是不斷變化的,只要沒表達出來前是不會影響外在關係。

 

分享我最近看到的兩個實例。

  1 

孩子看到同伴喝著可樂,向阿嬤說:我也想喝。

健康意識強的阿嬤回答:不行,要喝就喝白開水。

孩子:我就想喝,他們都可以喝,為什麼我就不行!

阿嬤:不行就是不行,喝可樂對身體不好,你怎麼不聽話!不乖!

孩子:阿嬤~你怎麼這樣說我呢!

  2

太太看到先生工作煩累回家,對先生說:你應該向老闆反應加人。

先生:你不知道啦!

太太:老闆都很苛刻,會要糖的孩子,才有糖吃,你這個也不懂。

先生:你怎麼這樣說呢?你會說,你比較厲害,你去說!

太太:那你就擺爛好了!不關我的事!

 

說話是一種思考和表達的過程,思考的盲點是預設立場的先下結論,缺少同理對方的感受和了解對方的渴望,可以說是欠缺思考的直覺判斷。說話需要了解每個人都不希望被強迫,由自己選擇的結果才能促使自己負責和滿意,你只能引馬到水邊,由馬決定要不要喝水。了解對方是和你不同的人,排除預設強制對方講的話是你想聽的方式和內容;了解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肯定和關愛,這是親密關係重要元素,說話要充分表達來自你內心的愛和感受,而非情緒語言。

 

阿嬤可以說:我知道別人喝,你喝不到很難受,但喝了對健康不好,阿嬤愛你,你說怎麼辦比較好?他們是他們,你覺得怎樣才能解決你的難受?阿嬤準備蜂蜜水,如何?

孩子說:那我喝可以喝一口可樂和一杯蜂蜜水嗎?

 

太太可以說:辛苦你了,為了這個家,看到你工作那麼疲累,我好捨不得,我可以幫忙做什麼?

先生可以說:謝謝你的體貼,公司事情很多很煩!

太太可以說:真辛苦!吃飽飯後,我們出去走走散散心,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出好方法,何況再困難的時刻也一定會過去的。

 

然而很重要的,經過思考的說話內容必須和姿體語言及口氣一致,否則會產生反效果。遇到不如意的對話時,我們可以先深呼吸,讓自己心情和身體平靜下來,去除各種假設和預設,然後從內心流出體諒、同理、陪伴、尊重、愛的語言和行為,促進如擁抱和傾聽等感性親密關係。

 

最後提醒,二人的感性關係通暢了,才進入解決問題的理性思辨對話。我們不是每次的說話過程都是滿意的,每次有進步一點,就可以互相肯定與鼓勵:我們成長一點了,我們的親密關係往前更進一步了。

 

邀請您一起來聽聽任林講堂:《希望之翼》一般親子關係的交談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