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 > 愛的故事 > 大自然有療癒內在的神奇力量
:::

  大自然有療癒內在的神奇力量

【愛自己的故事系列③】

愛的點子:為自己安排喜歡的電影、音樂會或其他休閒活動

文/孫誨遠(本會社工員˙「愛的運動」專案統籌)

遇到內心疲憊與壓力囤積時,大自然是很好的治療師。

欣宇進入婚姻十五年,生活場域幾乎只有家庭、市場、婆家、公司、孩子的學校,先生喜歡下班後看到自己,因此欣宇鮮少為了個人因素或需要出門。

暑假前出席女兒學校的家長會;今年,家長會特地回饋一學期中這群付出心力的家長們舉辦兩次心靈饗宴的「電影讀書會」,欣宇赫然發現距離自己最近所看的電影,已經暌違十四年;更別說前往大自然好好放鬆。

在這次電影讀書會,欣宇印象裡最為突出的,是影片中深深回應內在需求的大片海洋,反倒男女主角的對白沒記得那麼清晰。

溫柔遼闊的海洋,輕輕推促自己打開記憶中對已逝生母的思念與悲傷,她知道生命中巨大的潘朵拉黑盒,有個被自己壓抑深藏並且不願翻出的秘密:現在的女兒,並非自己的親生女兒;而她自己,也是一位孤兒。

欣宇從小在孤兒院成長,曾被領養一次又被送回院區,由於對自己是棄兒的身份始終無法認同,她排斥被領養自己的養父母帶回家同住的事實,在心底,欣宇深信親生父母終究會回來找她,欣宇寧可調皮搗蛋,做盡任何讓養父母困擾心煩的事,但就是要回到原來的院區,靜靜等候那個未知的、卻值得自己一年年靜靜等待的美夢。

八歲那年春天欣宇被領走,第二年夏天,她在養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中被遣送回來,雖然默默感謝養父母,但當時的欣宇一句話也沒有,面無表情走回自己過去的房間,她沒勇氣抬頭看一眼失望而傷心不已的養母,更不敢向門外車上堆了滿臉怒容的養父說聲再見或感謝。

許多眼淚,欣宇藏在心底,從小為了不斷堅持等候,也為了堅定在捨去中做選擇,她失去很多,欣宇的日記上有這麼一句話:為了相信,我不能哭。

十七歲,欣宇開始展開尋找親生父母的歷程;她從當年將自己抱到孤兒院的雜貨店老闆,輾轉線索,鍥而不捨尋找不知究竟從基隆搬到哪裡的舅舅,最起碼,欣宇知道自己有一個親人,有一個叫做阿明的舅舅。

那一年,她看到了自己堅持這麼久的意義。雖然她錯過了有一對曾經想將自己視為親身女兒的養父母,也錯過一個或許能提供自己安穩成長、屬於自己的家。她跑到海邊,放聲大哭,長遠孤寂的心,忽然長出能夠著地的根。

親生母親的下落在欣宇結婚前打聽到了,但是生母已然在她知道消息的兩年前往生於澎湖。想念海洋,想念母親,一些屬於埋葬的,也屬於必須流向源頭的思念,欣宇決定在這次透過電影讀書會的撼動,將自己找回。

在學校,欣宇看到一份「365天愛的運動隨身卡」,裡面有很多愛自己、愛家人、愛生命的點子,欣宇從「愛生命」的提醒裡看到:「小時候那個受傷的自己,願意長大嗎?」

她想到自己那位從某個未婚媽媽領養過來的女兒,基於婆家和先生的催促,也基於自己無法生育,她勉強自己領養了。面對女兒,即使已經九年,欣宇依舊有一份難以言喻的距離感,那個距離,緣起於靈魂深處,也來自於自己一樣從未見過生母的哀傷,她不知道她們即使深深擁抱、一起生活,但是共同的源頭究竟在哪裡?那是一份很不完整的感覺。

暑假前電影畫面裡的海洋,讓欣宇內心翻騰不已,因為愛家人,也深深希望圓滿自己和女兒這份共同的未完成拼圖,欣宇決定送給自己一份愛自己的禮物,她向家人請兩天假,隻身前往澎湖,欣宇想透過大自然、母親往生的那塊土地,尋覓親近自己的力量。

澎湖吉貝島的海天一色的景致,使徜徉大自然的靈魂,隨著綿延無盡的海岸線,以及海天來自同處的交接點、海天來自同個顏彩,無法區分的一體性和連結性,產生了不可思議的療癒功能,那兩天,欣宇領受了大自然給予的愛和教導,她拿出了女兒的粉彩筆,在隨身筆記本空白頁上畫出內在的圖像:海就是天,天就是海;融入海天一色中的貝殼、沙灘、遊客,既是海、也是天,一切均如此和諧、純粹、完整、和平與「同體性」。

欣宇懂了,不僅僅自己和女兒的生命,所有人類生命能量的源頭:來自於天、來自於大地、來自於共同的大自然。

「我們有共同的家和共同的根源了。」返回家前,欣宇朝大海大聲吶喊:「媽媽,謝謝妳。」

愛自己,接納了自己,她生長出平穩的力量去擁抱自己的女兒,並愛自己的家人;欣宇感動的看著女兒,充滿感謝看著這個站在眼前的生命,就像看待她自己。